企业频道|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|页面更新时间:2016-08-05 12:22
普通会员

磁器口旅游景区

单位介绍
热门信息
单位介绍

磁器口古镇(原名龙隐镇),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。自明、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。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,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,地面由石板铺成,沿街店铺林立。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。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,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。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,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。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、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在此中转集散,重庆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码头设店收购。输出以棉纱、布匹、煤油、盐糖、洋广杂货、日用百货、五金颜料、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。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,据统计有商号、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,摊贩760多户。每天都有300多艘(船均载重10吨)货船进出码头。全年中商贸兴旺的是枯水季节(旧历八月至次年四月),码头河坝搭建起临时街道,有上河街、中河街、下河街,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、铁货街、陶瓷街和猪市、米市。码头上万商云集,拥挤不通。除大码头外,还有历史悠久的4家丝厂,一家制呢厂,24兵工厂(现特钢厂),25兵工厂(现嘉陵厂),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。码头上从早到晚,水陆两路,商旅川流不息,装卸搬运,络绎不绝。行商坐商,批零量购,货畅其流。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,是米粮帮、木材帮、篾货帮、煤炭帮的地盘。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、猪市、鸡鸭蛋市和盐市口。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,食品糕点业26家,棉纱布业20家,茶馆酒馆116家。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,至今还深深地留在"老重庆"的记忆里。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:"白日里千人拱手,入夜后万盏明灯。""千人拱手":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。"万盏明灯":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,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、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。1997年,重庆新发行的一套《的回忆》地方磁卡,与解放碑、通远门、临江门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码头,有"小重庆"之称。古镇磁器口,从老人们的叙谈中得知,古镇昔有"三多":庙宇多、名人足迹多、茶馆多。在磁器口,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"九宫十八庙"之说,宝轮寺、云顶寺、复元寺、文昌宫……不一而足。在小巷穿行,只要发现残墙断垣,向居民打听,准会得到这样的答复:"这里原来是个庙子。"昔日,在这里香会、庙会、花会,以及正月龙灯、清明风筝、端午龙舟、七月河灯、中秋赏月、重阳登高等,一年到头从不间断。在老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:"初一十五庙门开,烧香拜佛请进来。"现在得以保存下来且较完好的只有"宝轮寺","宝轮寺"建于唐初,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"尉迟恭建修"字样。寺地范围较大,由大雄宝殿,至马鞍山,一直到童家桥,都是宝轮寺范围,到处都修建有神殿庙宇,气势恢弘。有僧侣300多人,香火旺盛。此寺毁于明末清初,张献忠入川时,把庙宇几乎烧尽,仅存大雄宝殿。后经培修川主殿、观音阁、天王殿及禅房。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树,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。而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,且是全木结构。殿中两桩刻有盘龙抱柱,栩栩如生。奇的是两柱基石,一柱凸出地面尺许,一柱凹下几寸,但两柱平衡,历时千年之久,全殿无歪斜之影,真可谓天工巧匠,堪称一绝。大雄宝殿佛爷座像前一井,可通嘉陵江河边的"九石缸",曾有人以鸭投入井内,事后在"九石缸"发现。此井在平时用石鼓盖上的。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,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,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。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,削发为僧来重庆,隐避于宝轮寺,天王殿墙上有"龙隐禅院"四个大字。故将原"白岩镇"改名为"龙隐镇"。龙隐镇方圆三十余华里,上至井口,下至李子坝为界。到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,开办了炼钢厂、机修厂,成为四川早的炼钢基地。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,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,除传道授业、著书立说之外,偶尔也会到镇中心的茶馆去坐坐,一边品茶,一边与茶客摆摆"龙门阵",了解民情与社会。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,美籍华人丁肇中,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。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,聚集了徐悲鸿、傅抱石、王临乙、张书族、丰子恺、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的美术家及美学家。《红岩》小说中的"华子良",更是家喻户晓,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。据老人们讲,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,担盐巴,挑酱油,买完东西就走,老辈人都见过,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逗房子里,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,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。在古镇磁器口特色的一景是茶馆。昔日在这千年古镇,随处可见茶馆。当年的水手、袍哥大爷、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,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。在陪都期间,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。其特色是"书场茶馆",又称艺人茶馆,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。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:有川剧坐唱(打围鼓)、四川清音、四川竹琴(扬琴)、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。坐茶馆的人络绎不绝,座无虚席。卖报的报童:‘卖报,卖报"的喊声不绝于耳。姑娘和大嫂们:"卖瓜子,南瓜子,葵瓜子,卖花生,磁器口的盐花生!"叫卖声清脆响亮。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,都是上品的高手,所以人们称之为"品仙台",都是挂牌说书,看谁有绝技高招,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,谁就能得到"红包"。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、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、老板自然高兴,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。直到如今,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,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,家家茶客满座,古风犹存。

历史文化

    磁器口,以出产瓷器而得名。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“蜀瓷厂”,瓷器质地很好,品种繁多,名声渐大,产品远销省内外。渐渐地“磁器口”名代替了“龙隐镇”。现已发现古窑遗址20余处。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,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,地面由石板铺成,沿街店铺林立。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。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、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在此中转集散,重庆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码头设店收购。输出以棉纱、布匹、煤油、盐糖、洋广杂货、日用百货、五金颜料、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。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,据统计有商号、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,摊贩760多户。每天都有300多艘(船均载重10吨)货船进出码头。全年中商贸兴旺的是枯水季节(旧历八月至次年四月),码头河坝搭建起临时街道,有上河街、中河街、下河街,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、铁货街、陶瓷街和猪市、米市。码头上万商云集,拥挤不通。除大码头外,还有历史悠久的4家丝厂,一家制呢厂,24兵工厂(现特钢厂),25兵工厂(现嘉陵厂),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。码头上从早到晚,水陆两路,商旅川流不息,装卸搬运,络绎不绝。行商坐商,批零量购,货畅其流。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,是米粮帮、木材帮、篾货帮、煤炭帮的地盘。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、猪市、鸡鸭蛋市和盐市口。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,食品糕点业26家,棉纱布业20家,茶馆酒馆116家。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,至今还深深地留在“老重庆”的记忆里。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:“白日里千人拱手,入夜后万盏明灯。”“千人拱手”: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。“万盏明灯”: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,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、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。1997年,重庆新发行的一套《的回忆》地方磁卡,与解放碑、通远门、临江门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码头,有“小重庆”之称。古镇磁器口,从老人们的叙谈中得知,古镇昔有“三多”:庙宇多、名人足迹多、茶馆多。在磁器口,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“九宫十八庙”之说,宝轮寺、云顶寺、复元寺、文昌宫……不一而足。在小巷穿行,只要发现残墙断垣,向居民打听,准会得到这样的答复:“这里原来是个庙子。”昔日,在这里香会、庙会、花会,以及正月龙灯、清明风筝、端午龙舟、七月河灯、中秋赏月、重阳登高等,一年到头从不间断。在老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:“初一十五庙门开,烧香拜佛请进来。”现在得以保存下来且较完好的只有“宝轮寺”,“宝轮寺”建于唐初,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“尉迟恭建修”字样。寺地范围较大,由大雄宝殿,至马鞍山,一直到童家桥,都是宝轮寺范围,到处都修建有神殿庙宇,气势恢弘。有僧侣300多人,香火旺盛。此寺毁于明末清初,张献忠入川时,把庙宇几乎烧尽,仅存大雄宝殿。后经培修川主殿、观音阁、天王殿及禅房。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树,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。而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,且是全木结构。殿中两桩刻有盘龙抱柱,栩栩如生。奇的是两柱基石,一柱凸出地面尺许,一柱凹下几寸,但两柱平衡,历时千年之久,全殿无歪斜之影,真可谓天工巧匠,堪称一绝。大雄宝殿佛爷座像前一井,可通嘉陵江河边的“九石缸”,曾有人以鸭投入井内,事后在“九石缸”发现。此井在平时用石鼓盖上的。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,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,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。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,削发为僧来重庆,隐避于宝轮寺,天王殿墙上有“龙隐禅院”四个大字。故将原“白岩镇”改名为“龙隐镇”。龙隐镇方园三十余华里,上至井口,下至李子坝为界。到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,开办了炼钢厂、机修厂,成为四川早的炼钢基地。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,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,除传道授业、著书立说之外,偶尔也会到镇中心的茶馆去坐坐,一边品茶,一边与茶客摆摆“龙门阵”,了解民情与社会。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,美籍华人丁肇中,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。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,聚集了徐悲鸿、傅抱石、王临乙、张书族、丰子恺、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的美术家及美学家。《红岩》小说中的“华子良”,更是家喻户晓,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。据老人们讲,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,担盐巴,挑酱油,买完东西就走,老辈人都见过,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逗房子里,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,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。在古镇磁器口特色的一景是茶馆。昔日在这千年古镇,随处可见茶馆。当年的水手、袍哥大爷、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,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。在陪都期间,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。其特色是“书场茶馆”,又称艺人茶馆,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。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:有川剧坐唱(打围鼓)、四川清音、四川竹琴(扬琴)、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。坐茶馆的人络绎不绝,座无虚席。卖报的报童:‘卖报,卖报”的喊声不绝于耳。姑娘和大嫂们:“卖瓜子,南瓜子,葵瓜子,卖花生,磁器口的盐花生!”叫卖声清脆响亮。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,都是上品的高手,所以人们称之为“品仙台”,都是挂牌说书,看谁有绝技高招,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,谁就能得到“红包”。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、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、老板自然高兴,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。直到如今,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,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,家家茶客满座,古风犹存。名特小吃毛血旺、软烩千张、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“三宝”。人事有兴衰,山川有沧桑。长盛之后的磁器口,自1958年码头移至汉渝路后便开始被冷落了,磁器口过去水陆码头的集散地和中转站的作用,逐渐消失。据说为了保存这片蕴藏丰厚历史和文化的遗迹,拟采取培修和恢复明清建筑风格进行开发,于是古镇再现辉煌为期不远了

风土人情

    磁器口古镇玩龙灯的方法种类很多,但有种奇特的玩龙灯方法,俗称“打火龙”或“玩火龙”,堪称一绝。每逢春节前,由当地玩龙艺人用竹篾扎好火龙骨架,外面糊以皮纸或纱布,再浆上米汤,待干后画上龙甲并涂好油彩。龙身视表演规模的大小而定,一般以节为称,多用单数,如五、七、九、十一、十七、二十一节等,舞龙时一人一节。通常,在火龙扎好后,要进行多次排练,以使表演者们步伐一致,动作流畅。因要打火花,舞火龙一般选择在晚上进行表演的(也有白天的,但效果不如晚上壮观)。打火花就是将生铁加热熔化成水状后,一人用耐火勺舀出抛向空中,再由一人用板子打散,在夜间,颇有礼花飞溅的味道。因其打出的铁水熊熊如火,所以又叫打火龙。舞龙者一般都光着臂膀并抹上菜油防烫伤,只穿一小裤,起劲舞动,直舞至汗流浃背,灵动自如,快到表演高潮时,即将铁水火花打向天空,一时间,火花四溅,狂龙飞舞,万人喝彩,很是壮观。同时,还会附带表演一些钻火圈、吐烟火之类的表演以烘托气氛。火龙也不单只在春节时玩,在端午、中秋、国庆等节日也会玩龙。解放前,百姓较信风水迷信,在干旱时,还会不分季节玩龙求雨。磁器口古镇素有“玩龙之乡”的美称,曾于1986年、1987年、1988年连续三年参加重庆市龙狮表演,现场拔头筹而获特别奖。后来由于多种原因,玩龙表演减少,自从古镇保护建设启动后,玩龙的习俗又渐渐火了起来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开放:0:00-23:3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企业档案
企业名称: 磁器口旅游景区 企业类型: 企业单位 (服务商)
所 在 地: 重庆 企业规模:
注册资本: 未填写 注册年份: 2000
资料认证:
保 证 金: 已缴纳 0.00
企业模式: 服务商
所属行业: